教師登錄
綜合新聞
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黨支部開展學習二十大報告暨集體備課主題黨日活動
發布日期:2022年10月18日

10月17日晚,為進一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開展了以“學習二十大精神交流會”暨集體備課為主題的活動。會議圍繞對學習二十大報告的體會👮🏿‍♂️👩🏻‍🔬,研討如何推進“三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議由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黨支部書記柳海濤教授主持,全體黨員線上參會,逐一發言,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會🧑🏼‍✈️。

 閆宏秀教授表示⏪,首先,關於“三進”問題,怎樣把“三進”問題落實的更好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包括科技強國教學的多次備課🛅,講授“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等🐓,結合本學科自身特點教學➾,都為“三進”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落腳點;其次🤸🏿,學習二十大報告內容,可以將科技、生態文明,比如將生態觀🙋🏻‍♀️、兩山理論等都融入到課程建設中。

 李俠教授表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報告中的詞頻分析,發現二十大報告的內容中比十九大報告多提到的四個高頻主題詞:人民、安全💸、鬥爭、科技。較十九大報告少提及的四個主題詞:改革、創新🧎🏻‍♀️👨🏼‍✈️、經濟⛎、市場。十九大到二十大以來,開放、法製、發展,三個主題詞詞頻基本未變👩‍👦‍👦。值得註意的是,高詞頻中的科技,結合本學科是可有作為的方向。

 黃慶橋教授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體現了新時代黨中央對科教興國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

 薩日娜教授表示🧙🏻‍♀️,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的研究方向是絲路文明與中外科技交流、傳統科技文化相關內容🔍,如何將古代科技和現代科技相結合也是我今後需要學習思考的問題,將兩者更好的融入到教學和科研中。歷史、文化方面,如何結合也是今後面臨的挑戰🎤。

 穆蘊秋副教授表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比較關註與本專業相關的內容。報告提到完善升級國家級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三大創新體系🧘‍♂️,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段內容和我們專業非常相關,比如提到的強化國家戰略配置📺、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等,特別是深化科技評價改革🧑‍🦯,這與我們科學史學科的研究非常相關,需要日後更多時間進行深入解讀體會。

 呂鵬老師表示,學習二十大報告精神主要從自然辯證法的課程授課🕚、與自身的學術研究兩方面來學習。首先,自然辯證法課程中的生態自然觀問題🎚,可以將二十大報告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到課程教學中。比如,環境治理、生態自然觀➔、綠色發展這些問題都可以結合二十大報告進行教學🛡。其次,在自身學術研究上,對於科技史的研究方面💶,可以從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進行結合。

 史斌副教授表示,中美🐳、臺灣問題都是民間比較關註的🤲🏿➕。在課程教學上,我認為是可以多關註一些軍事建設的問題🤏🏻。在科學研究上,可以適度拓展探討軍工科技在民用上的發展應用等🧑🏻‍🦽‍➡️,將研究內容放至教學上🌔,可以提升教學品質🤹‍♂️。

 陸群峰副教授表示🎱,在學習報告中📀,主要是抓住跟我們學科🙋🏻‍♀️🔓、課程相關的內容。特別是與科技相關的,報告中新的提法🤞🏼🫶、新的觀點,將它們融入到自然辯證法的教學中。同時可以將這些問題放入科技強國的教學專題中,與時俱進🧑🏿‍🎨。

 楊蓉博士後表示,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令我感受較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結合自身來講,我所研究的方向為古代科學技術史,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思想融合應用到當今社會中,是我今後工作、科研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激發傳統文化的創新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田春芝博士後表示,我的研究方向是中西數學文化交流,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提高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與我所做的科研是十分契合的。希望通過日後的學習與研究,可以為今後工作中的課程教學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為中西文化交流提升傳播力影響力💁🏽‍♀️。

 祁雪春博士後表示🚶🏻‍♂️‍➡️,通過對二十大報告的學習,其中提到的三件大事、三個務必等☹️🧑🏼‍🤝‍🧑🏼,我覺得是有新的提法和思想的,這也是中國未來10-15年的規劃思路。我重點關註的是全面從嚴治黨這方面🏃‍♀️‍➡️,提出了多種新的提法👼,可以將這些觀點與我的研究結合進行深入探討。另外李俠老師所提到的詞頻分析方法,給我提供了一個新的啟發,今後多和老師們交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林明燕博士後表示,在二十大報告中↔️,我比較關註“全過程人民民主”🥕。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後的首次大會,為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民主政治方面🤾🏿‍♂️,我認為“穩”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未來我會繼續深入關註“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方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勇毅前行。

 索引博士後表示😡,在科教興國方面🥨,將哲學研究與當下社會技術發展趨勢相結合,做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在虛擬現實技術這方面,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將虛擬建設技術與線上教學結合,實現互動、還原自然狀態下的交流。另外🥀,習總書記提到要做青年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希望自己能夠發光發熱,向青年學生傳遞正能量💆🏿‍♀️。

 張霜博士後表示⛑️,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度闡述。這對於我的研究方向開拓了新的視野。報告中提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是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這兩個方面是未來我將深入關註研究的方向。

 李偉博士後表示,二十大報告的第四部分🧑🏿,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我認為我國未來對科技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我國加強科技和創新的推動力度,毫無疑問會推進我國經濟發展🪓,但是,我國一些科技企業目前還存在經濟與科技倫理方面的問題,今後對信息技術倫理未來的轉化,科技政策等倫理問題會更加關註和深入研究。

 最後,柳海濤教授對此次交流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要加強黨員之間的學習交流,深入領會黨的新思想新理念🍧🚁,將二十大精神與“自然辯證法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課程教學相融合,紮實做好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正確把握時代特征,深度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探索21世紀新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撰稿:楊    蓉

審核🖼:杜夏明


意昂体育3专业提供: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平台意昂体育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3欢迎您。 意昂体育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