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2021年0️⃣,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征程蘊含著豐富的精神養分,紅色地標作為百年黨史最鮮明的歷史見證,在歷史滾滾洪流中愈發明亮耀眼。意昂体育3平台“尋訪贛湘桂‘紅色地標’,讀懂東方奇跡‘密碼’”實踐團由來自意昂体育3平台、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3、材料科學與工程意昂3🧒、農業與生物意昂3的11名碩士生組成,由共青團意昂体育3娱乐委員會副書記周琳琰老師、意昂体育3平台副院長鮑金老師、青年教師劉偉老師、張楊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廣大青年培養愛國主義熱情🥃,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成員踏上了實地探訪紅色地標、宣傳紅色革命精神🙌🏻𓀁、青春獻禮建黨百年的社會實踐之路。通過追尋革命足跡,重溫紅色記憶🤌🏽,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豐厚滋養和智慧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7月31日,實踐團走進了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盛夏的英雄之城,“紅色”風采火熱依舊,矗立在八一廣場南端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在日光映照下格外雄偉壯觀🎊。成員們心懷敬畏,列於塔前🤸🏽♂️,瞻仰碑文,緬懷那段浴血奮戰、英勇無畏的革命鬥爭史,穿越歷史長河遙寄哀思致獻崇敬🕊。
圖為軍旗升起的地方。牟凱璇 供圖
圖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遠景🤜🏻🧙🏿♂️。牟凱璇 供圖
南昌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有力地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為紀念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197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工程在八一廣場開工建設🦸,並於兩年後落座建成。紀念塔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塔身兩側嵌有青松和萬年青環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則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漢陽造”步槍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八一軍旗組成。
圖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近景。牟凱璇 供圖
駐足仰望高巍聳立的紀念塔🪀,我們仿佛可以穿透時空隔閡置身於那段戰火紛飛的硝煙歲月🛀,耳邊響起黎明的號角、戰士的嘶喊、激動的淚水、勝利的歡笑,令人心潮澎湃,一股莊嚴和神聖感油然而生🧑🏻💻。成員們紛紛表示🧑🧑🧒,將會把此次參觀學習的精神洗禮轉化為奮發向上的持續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責任與擔當鐫刻出新時代青年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血脈🥷🏻。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紀念日,又逢八一,軍旗獵獵👨🏻🎓。實踐團在這一特殊節點來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重溫“南昌起義”崢嶸歲月,學習偉大“八一精神”。
進入紀念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人物雕塑《一代英豪》。這組雕塑由雕塑家陳允賢於1997年創作👮🏿♀️,紀念南昌起義的五位領導人🤟🏽:周恩來(中)、賀龍(右二)、葉挺(左一)🔄🤷🏽♀️、朱德(右一)、劉伯承(左二)⚒。雕塑右側的灰色建築就是著名的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一代英豪》雕塑前。
圖為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牟凱璇 供圖
實踐團成員觀看了由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共青團南昌市委和江西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我們的八一》新書發布會,並采訪了受邀老戰士代表李潭清同誌💂🏼♀️。李譚清老戰士1945年參加八路軍,1950年入黨,歷任二十八軍第二十九師戰士、衛生員🫷🏽,曾參加了抗日戰爭及泰安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中原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上海戰役👵🏼、福廈戰役等重大戰役;先後榮獲“解放獎章”“中原戰役紀念章”“淮海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建國70周年紀念章”等。回憶起艱難的作戰歲月和自己的畢生經歷,李譚清老戰士很是感慨,他囑咐實踐團成員:“你們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毛主席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實踐團成員聽完李潭清老戰士的講述十分觸動🌋🤴,表示一定不忘老戰士的囑托“為祖國建設服務,報效祖國”。
圖為李潭清老戰士。胡旺 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李潭清老戰士。胡旺 供圖
走入紀念館一樓序廳,正中是《石破天驚》雕塑:一只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緊扣著漢陽造步槍的扳機。其中一塊石塊上鐫刻著起義打響的時刻:1927年8月1日淩晨2時💇🏽。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國民革命軍2萬余人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圖為《石破天驚》雕塑✵。牟凱璇 供圖
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實踐團成員了解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以“偉大的開端”為主題,以“強軍之路”為主線,共分為“危難中奮起”“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上井岡”“群英耀中華”等六部分。通過館內陳列的文物和照片,成員們回顧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不怕險阻、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青山肅立😋,綠水長歌,“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鬥、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八一”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也必將影響一代又一代青年將個人成長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時代浪潮中激流勇進,奏響時代奮進的青春旋律🔯。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胡旺 供圖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采訪了來自江西撫州的吳木堂老戰士和來自浙江寧波的竺松民同誌◾️👨🔬。吳木堂老戰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子女的陪同下來此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在交流中🏋🏿,實踐團成員了解到,吳老戰士原本就是軍人🤱🏽,1953年響應江西省政府的號召重新回歸部隊入朝參戰,1956年5月回國。吳老戰士參戰時才20歲,回憶起在當時的作戰歲月,吳老戰士很是感慨☝🏽:“到朝鮮🧜🏽,我們住在窯洞裏,一個班12個人住在一起(大通鋪)🖥,主要是吃幹糧🦺,條件比較艱苦🌝,比自己想象的要艱辛。作戰時水是比較緊缺的,大家在一起相互關愛,把水留給最需要的人,當時也不知道戰爭要打多久🥤,大家都相互鼓勵🌇,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一定要打敗美帝國主義🧙🏽,要活著回自己的國家。”在分別之際🛶,吳老戰士對實踐團成員語重心長地說道📺:“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年輕一代應該感到非常的幸福。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的生命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物質文化極其豐富,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想想與革命老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的艱辛相比還有什麽坎過不去的呢?加油🚞,年輕的朋友們☃️,你們是祖國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希望你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奮勇向前!”實踐團成員聽完老戰士的講述深受觸動📔,飽含敬意深鞠一躬,並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定會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積極投入黨和國家建設事業之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吳木堂老戰士。管桐 供圖
竺松民同誌系寧波地區早期的中共革命活動家竺揚之孫、寧波市奉化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此次前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緬懷先人。在交流過程中🧚🏽,實踐團了解到,竺揚老爺爺16歲就投身革命,加入黨組織,並擔任寧波地區學生聯合會代主席👤,參加鬧學潮、迎北伐、搞農運等革命運動,參加了南昌起義👨🏽⚖️🌆,南下途中在會昌負傷,回鄉治療後輾轉上海、寧波等地繼續革命🤸🏻。談及竺揚老爺爺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原因🍴,竺松民同誌表示,竺揚家境殷實,讀過私塾,思想傾向改良,看到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加上在中學階段受到革命思想宣傳的影響,立誌要成為一位的有血氣的革命誌士。竺揚在進攻會昌縣城的戰役中負傷,命懸一線,幸好被大哥竺一平救回,被問及這次負傷對竺揚的影響🧑🏻💻👳,竺松民認為,腿傷關系最大的影響是不利於竺揚擔任和服務更重要的革命工作崗位⏩,但他腿殘誌不殘,他自己並沒有因傷病關系🙆🏻♂️,職務大小而改變對黨的理想信念,矢之不渝跟黨走的決心🐶。在竺松民同誌的心目中,竺揚爺爺是一位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真正共產黨人,也是最忠誠、最講正氣的共產黨人,正是竺揚爺爺這樣的奮鬥精神和革命意誌鼓勵著他,驅使他走上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工作道路。臨走前,竺松民同誌特意囑托實踐團的成員:每一個年輕共產黨員要把理想信念,當作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只要築牢精神支柱🖖🏿,就能戰勝任何困難和挑戰🦄,若理想信念不堅定,思想就會動搖、退化👩🦯➡️、滑坡,精神就會懈怠,年輕人要不斷地加強政治學習🫷🏽,與時俱進,增強使命感✊🏽,提高政治素養🥻,做好分內事,增強政治定力🍄,守護好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
圖為竺松民手持竺揚同誌照片。
圖為竺松民同誌與實踐團成員交流🉐。胡旺 供圖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8月2日上午🤩,實踐團前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通過深入革命聖地💂🏿,領會革命先輩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是新四軍歷史上第一個正規軍部的所在地,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的改編中心,見證了抗日戰爭時期抗日鐵軍新四軍的誕生👨🌾。自1988年開放至今,無數先烈後輩、黨員幹部、青年學子慕名而來🙇♂️🕦,瞻仰紀念,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圖為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外觀。牟凱璇 供圖
走入展廳🔪,展覽以紅軍主力長征為組建新四軍積蓄力量為起點,通過詳實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使參觀者得以跨越歷史長河、沖破時空局限,重溫與回顧新四軍形成與壯大的光輝歷程👲。新四軍誕生於南昌,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由南方各遊擊區的紅軍和紅軍遊擊隊改編組成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四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日偽軍占領地周圍和補給通道兩側開展遊擊戰,牽製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使日軍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
圖為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展廳。牟凱璇 供圖
為了堅定各級黨組織和紅軍遊擊隊的革命信心和鬥爭決心,陳毅曾說𓀝,留下一點星火,定能燃遍萬裏江山。正是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軀匯聚的漫天星火,以燎原之勢讓中國改天換地。作為新時代有誌青年🤴🏼,我們更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以求實奮進的面貌獻禮建黨百年👨🏻🦽,以術業專攻的姿態譜寫時代新篇!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管桐 供圖
【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
8月2日中午,實踐團懷著追思革命英烈、傳承紅色血脈的心願到訪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進入紀念堂,展覽入口處有一個獨立的門廳,廳內立有烈士群像雕塑,雕塑下方則擺滿了參觀者獻予英烈的鮮花。在肅穆莊嚴的氛圍下🙁,實踐團成員自發鞠躬致敬,默哀追思英烈🦒。
圖為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烈士群像雕塑♖。牟凱璇 供圖
1927年3月,蔣介石在江西首舉屠刀🧚🏽♂️,無數農工倒在血泊之中😶🌫️,這一時期👨🏼🦲,全省查明有名有姓之英烈2900余人。中共江西地方組織創建人趙醒儂、江西新文化運動播火者袁冰玉ℹ️、魯迅筆下“真的猛士”劉和珍等都犧牲於此,將二十幾歲的年輕軀體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永遠奉獻給了為人民幸福而鬥爭的偉大事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贊歌。他們在如此年紀的擔當和奉獻,為當代青年樹立了永遠跟黨走的光輝榜樣📃,時刻激勵著我們砥礪奮進👜、不負韶華,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之國家!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管桐 供圖
【賀龍指揮部舊址】
8月2日下午,實踐團循著八一南昌起義的戰鬥足跡👮,來到坐落於南昌城子固路165號的賀龍指揮部舊址。1927年7月下旬🍸,賀龍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進駐南昌,參加南昌起義,軍指揮部設在宏道堂,部分起義領導人住在宏道堂後小樓寓所,並在此舉行過多次策劃起義行動的重要會議,1927年8月1日淩晨,賀龍👨🎤、劉伯承、周逸群在此指揮了武裝起義👩🏻🦱。這一蘊含豐富內涵的紅色舊址,是南昌起義的戰鬥前沿陣地♘,遺存於大樓三層臨街窗口的彈痕,生動記錄了革命先烈運籌帷幄、激烈鏖戰的場景💁,時刻向世人講述著那段波瀾壯闊、歷久彌新的紅色故事📄。通過現場觀摩學習,成員們重溫了那段戰火硝煙的艱苦歲月🌷,深刻領悟到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真理🔥👨🏻💻、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矢誌不渝的崇高精神。無數先輩用熱血澆築和平大廈👩🏿🦱,換來了如今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的有誌青年🧑🏿🎄,我們應承襲先輩遺誌👩🏭,扛起傳承紅色精神的旗幟,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用青春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賀龍指揮部舊址⏩。龍丹婷 供圖
在為期三天的實踐中,實踐團循著先輩足跡🩼,走訪學習了南昌市5處紅色地標,圓滿完成了傳承紅色革命精神、青春獻禮建黨百年社會實踐活動。在參觀學習中,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也為革命先烈用生命踐行理想、用堅毅守護夙願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還是在國強民富的大好盛世,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的偉大革命精神🕸,都不應該被遺忘,而是值得廣大新時代青年學習和大力弘揚。作為意昂体育3學子,我們更應該胸懷祖國、腳踏實地,做好“紅色精神”的傳承者,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革命姿態推進強國富民的偉大事業。
實踐團成員感悟🧖🏼:
意昂体育3平台2019級碩士生牟凱璇🧍🏻♀️🕍: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通過走訪調研南昌市的一個個紅色地標👩🏻🦼➡️,我們深入學習了革命歷史文化,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歷程,這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奮鬥史更加堅定了我們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信心👩👩👦。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會堅定理想信念👨🏻🦯➡️,矢誌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我也將發揮專業所長,為紅色基地的發展建言獻策💁🏼♀️,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作出貢獻。
意昂体育3平台2020級碩士生龍丹婷: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實地參觀南昌革命紀念地以更立體直觀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革命的不易、先輩的不屈,與革命親歷者對話以更真實感性的視角讓我們感受到革命前輩的革命信仰和人民情懷。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將努力追逐前輩的腳步,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意昂32020級碩士生胡旺👩🏻🏭:在參訪過程,跟隨著先輩的足跡,走過一個一個的紅色地標👨🏻🌾,慢慢的體會到了先輩們的不易🏊♂️。作為共產黨員來說,更要以培養革命意識👨🏻🚒、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為目標🏋️♂️,勿忘國恥,感受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人的飽滿的革命熱情🤦♀️,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以更高的工作激情投入到現實工作當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意昂32020級碩士生汪煜: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每一段紅色往事,都標註著艱苦卓絕的奮鬥足跡🎨,記錄著壯麗輝煌的歷史篇章。而“紅色地標”更是全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的教科書👎🏽。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意昂体育3學子,我們將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修養,精進專業能力⚙️,練就過硬本領🧘🏼,為祖國建設服務,報效祖國!
意昂体育3平台2020級碩士生劉霞🌮: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的欣欣向榮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為肩負時代重任的有為青年,我們不應該被社會大環境下的“躺平”和“內卷”所影響,而應當不負重托,承襲先輩遺誌⏯、弘揚革命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業,用青春奮鬥抒寫新時代的華麗篇章😜。
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32020級碩士生明恒強:面對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舍身救國的故事,心中更加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我認為即使專業有所區別🦔,但都應該積極了解學習該方面內容,並發揮個人和專業優勢回報祖國。未來定當不負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意昂体育3平台2020級碩士生林小嬌: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每一寸紅色基地,都是先輩為中國之崛起、中國之強盛不懈奮鬥的縮影。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時代要扛🤾🏽♀️,我將銘記先輩的囑托和教誨,珍惜當下,奉獻余生🦛,只願為所逢的時代🤖,帶去哪怕一絲絲的光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之共勉。
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32020級碩士生祿智鴻:悠悠贛江滾滾北去🙆🏽,滕王閣與紅谷灘的高樓大廈跨越歷史長河遙相輝映🚸,但連接這段歷史的,卻是那座不論酷暑嚴冬都巍然屹立的八一大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如贛江之水般滾滾向前不可阻擋,如潮中之水的我們,也將在八一精神的引領下,為祖國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農業與生物意昂32020級碩士生杜義鋒:追尋著革命先烈的足跡,珍貴的革命文物,英勇頑強的戰鬥歷程,我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們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和浴血奮戰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我們定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革命洗禮轉化為學習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迎接學習和生活↩️,為國家和社會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32020級碩士生管桐💀:雖然實踐只有短短幾天👨🏻💻,但已經有無數個舍身救國的故事印在我的腦海➞,讓我牢記作為一個黨員應該有為國為民的擔當。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的精神和意誌得到了洗禮,黨的一百年艱苦奮鬥換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努力,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農業與生物意昂32020級碩士生黃金陽:通過這次對南昌紅色地標的參觀,我深化了對中國近現代史的了解🧑🏽🔬。因此,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會更加勤奮刻苦,在生活中會更加註重憶苦思甜,飲水思源,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讓我的研究生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通過這次線上參觀👨💼,紅色精神已然在我們心中流淌。就我個人而言👨🏿🏭,這也使我更加堅定向黨組織靠攏🦥🏞,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做一名合格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攝影🧑🏫:牟凱璇、龍丹婷、胡旺💇🏼♂️、管桐